第(2/3)页 可陆军根本就不买账,直接告诉李斯特如果H公司做不了,他们就会转给其他承包商,毕竟C3I联合作战指挥系统不是陆军一家参与,空军、海军还有海军陆战队都有份儿。 几家互通有无之下,陆军的战术侦察无人机真就不叫事儿,负责承包的军火巨头简直不要太多,随便找一个都能弄出一个不错的无人机平台,唯一麻烦的就是陆军需要多等一段时间罢了。 而时间正是H公司强于其他军火巨头的独特优势,一旦这个优势没了,H公司在其他军火巨头面前什么也不是,陆军也就没有继续合作的必要,因为陆军跟通用、克莱斯勒、洛克希德这样的巨头才是长期的利益共同体。 H公司虽然优秀,但在美国这样的小蚂蚁简直不要太多,如果没有特有的优点,陆军真的懒得看上一眼。 李斯特自然是清楚自己这一点,在人家巨头面前,H公司真的连只蚊子腿儿都算不上,也正因为如此,他们对陆军的订单十分看重。 这不单单是因为借此H公司就可在美国巨头林立的航空业内彻底站稳脚跟,同时也能坐稳美国无人机领域一哥的宝座,这对H公司日后的发展可是太重要了。 要知道美国国内的几大航空制造巨头还都盯着有人驾驶飞机不放,相互掐得那叫一个生灵涂炭,反观无人机领域却没有特别关注,这就让H公司看到了一个夹缝中发展壮大的机会。 陆军的订单也证明了这条路的正确性,同时也让其他巨头略微的回过味儿来,如果H公司失去了先发优势,丢掉了陆军订单,意识到无人机蛋糕美味的巨头们,回过头就能把H公司拍成渣渣。 所以得到陆军态度的李斯特顾不得其他,连夜就飞往以色列,以签署无人机生产线转让的名义,去了IAA公司,并在不经意间问了下他们有没有办法延长“先锋”无人机任务半径和续航时间。 IAA公司的答复与之前给美国陆军的说法一样,都是6到10年。 李斯特不甘心,又用其他办法,私下问了IAA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,得到的答复依旧是6到10年。 李斯特的心情跟当初的美国陆军一样,都跟日了狗差不多,6到10年的时间,水果沙拉都TM凉透了,还要你的无人机干毛用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