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【嘴角上扬,但是眼周肌肉没有参与,而且笑容非常短暂。】 看到这种反应,南祝仁心里就有底了。 属于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的复合态,而且是应该是更加偏向第二种的状态。 眼见来访者没有主动开口的意思,南祝仁便率先开场: “好久不见了,上一次咨询是两周之前的事情了。” 南祝仁略微拉升了自己笑容的弧度,让它显得温暖和亲和,对上一次咨询进行总结:“上次在这里的时候,我们总结了一下你过去咨询遇到的问题,然后对你觉得重要的梦进行了探讨,后面还利用简单的放松催眠手段让你回忆了一次梦境。” “我很高兴你还能来第二次,这说明我的咨询对你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帮助。” 这是对上次咨询的总结,也是开启了一次共同的回忆。 在保持正常职业距离的同时,也向来访者传递这样的一个信息:我记得你,我们的谈话是连续的,你在我这里是重要的。 这能直接对抗来访者的【被抛弃焦虑】。 果然,南祝仁的这句话一出口,来访者的表情就舒缓了下来,游离的视线也开始固定在了南祝仁的方位。 随后南祝仁抛出一个【开放式问题】,在评估来访者生活的同时,试着加深来访者对于这场咨询的卷入度:“你在回去之后还有想我们上次咨询的内容吗?” 来访者抿了抿嘴唇:“……你对梦的分析,确实挺有意思的。不过想法的话,没有什么特殊的。” 嗯,一次【防御】。 南祝仁又道:“好,那如果对于我们的咨询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的话,这两周——嗯,毕竟两周是挺长的时间了——这两周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,让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吗?” 话题偏转,转到来访者的生活里面去。 第二次的咨询,南祝仁的计划是继续深入咨询关系,同时把话题转向来访者的日常。 催眠、释梦,确实是疗愈眼前来访者问题有效的手段。但是使用过于频繁的话 反而不好,这个间隔是需要把控的。 换个角度来讲,这次咨询计划的调整,也是在对之前催眠释梦的收获进行吸收,让这些收获充分发挥作用。 南祝仁现在了解到了很多来访者的信息,但是这些不是来访者自己交代的。南祝仁希望能够让来访者主动来跟他分享。 在这个过程中,南祝仁能够再一次从来访者的视角再审阅一遍这些信息,同时把咨询关系进一步深化。 …… 南祝仁在问出问题之后,保持着眼神的温暖看向来访者。 来访者的身体有些僵硬,挪动了一下自己的姿势,道:“特殊的事情……特殊的感受……也没有吧。” 她说着单调的话,随后进行了解释:“护士的工作就是这样的,都是老样子。平时活很多,很累,总感觉做了很多的事情。但是如果回忆的话,基本也没什么特别的,都是千篇一律的,没什么好聊的。” 又一次【防御】,但是南祝仁心中暗笑。 这段话就能够证明南祝仁之前对来访者【被抛弃焦虑】反应的判断了。 虽然她在【防御】,似乎是不太想要配合南祝仁的咨询。 但是话里话外,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分享了生活,透露出了信息。 咨询师总有办法深入话题,南祝仁道:“你说‘老样子’、‘千篇一律’。” 他微微点了两下头,做出一副明白了但是又有疑惑的表情:“我注意到了你用这两个词。那这种‘老样子’、‘千篇一律’,是属于风平浪静式的‘老样子’、‘千篇一律’呢,还是暗流涌动式的‘老样子’、‘千篇一律’呢?” 来访者似乎都没想到南祝仁可以抓住这个角度,她轻笑一声,又摇摇头。 身体也随之放松了一点下来:“医院肯定是不能说风平浪静的……那就暗流涌动吧。但……我习惯了,护士的工作就是这样的。” 南祝仁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紧随其后:“听起来,这种‘暗流涌动’对于你来说是一种常态?以至于让你对原本会激起一些负面情绪的日常,都觉得习惯了?” 来访者点头。 南祝仁微微皱起眉头:“这种习惯,听起来似乎更有点像是‘麻木’了呀。” 从表情到言语的表达,都是非常充沛的【共情】。 来访者抿了抿嘴唇,似乎是在咨询室里面又体会到了一些对于工作的负面感受。 但是她抿着的嘴角短暂地翘了一下,似乎是对南祝仁能够形容出她感受感到欣喜。 这是南祝仁今天对来访者咨询的主要策略——【动力学诠释】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