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日常口语的交流中,一些词语经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各种各样的引申意义。比如,“傻X”本来是一个名词,一般造句都造成“你是傻X”;但到了后来,“傻X”用做形容词来造句“这东西真傻X”的时候,大家也能够理解意思。 “困扰”也是类似,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准确的情绪,只是大家现在说“我很困扰”的时候,能够大概让人理解说话者的状态而已。 这不是一种对情绪的准确的形容,相反,这是一种模糊的、语焉不详的情绪形容,一种带着【防御】性质的形容。 南祝仁看着来访者,缓缓引导道:“在我们心理学中,把情绪分为【基础情绪】和【复杂情绪】。基础情绪有:快乐、悲伤、愤怒、恐惧、惊讶和厌恶。” “【复杂情绪】是两种以上【基础情绪】的复合而成,种类更多,比如:嫉妒、羞愧、内疚、自豪等等。” “而你刚刚说的‘困扰’,是可以指代很多很多种情绪的,它不是一种准确的形容。” 南祝仁看着庄俊哲,还是希望对方可以主动地多自我探索一下:“根据我刚刚跟你举例的那些标准,你觉得你当时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?” 庄俊哲微微屏住呼吸。 在刚刚说出“困扰”的时候,他就很迟疑;此刻这个答案被南祝仁否决,他更是直接进入了【沉默】的状态。 南祝仁希望这是思考性质的积极【沉默】,而不是对抗性质的、不想交流的消极【沉默】。 考虑到来访者擅长思考、积极求助的咨询态度,南祝仁没有第一时间去打破现在的沉默。 好在,大约十几秒过后,来访者终于长叹一口气。 这口气很长,好像要把刚刚屏气积攒的废料全部吐出去一般。 “是【愤怒】,我对此感到【愤怒】……”这句话才说出口,庄俊哲又摇了摇头,主动又一次修正了自己的答案。 “还有【自卑】……这算是情绪吗?” 南祝仁松了一口气,点头:“算,写下来,写在【C】的下面。” 他没有对来访者现在的情况进行回应或者安抚,而是全速推进第一次【合理情绪疗法】的进程。 至此,纸面上就分为了三个区域。 左边是【A:知道很多人在大厂实习过】。 中间代表【认知】的【B】还是空白。 右边是【C:愤怒、自卑】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