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左手是南祝仁手写的资料,右手是来访者刚刚做出来的量表,中间则是自己计算出来的量表得分。 好半天之后,中心负责老师才像是生锈的发条机器人般一顿一顿地抬头,问道: “这次咨询,你是怎么做的,又是怎么判断的?” 南祝仁没有第一时间回答。 他拉开一张椅子,示意一直站在一边的夏天先坐下。 在收获一个充满着阳光的笑脸之后,他才走近中心负责老师。 道:“来访者一开始的目的是来咨询学业问题,没错;她最近的情绪确实由学业问题引起的,这也没错。” “如果她是大一的时候因为适应不了学业环境的变动,而来咨询,那你的咨询方案是没有问题的——安抚情绪,提供学习计划——这些都是标准的解法。” 南祝仁看着中心负责老师的脸:“但是,这些解法太‘标准’了啊。” 中心负责老师的脸松动了一下。 …… 标准。 以往来大学生来心理中心做咨询,问题无非是这么几样:学业压力、社交焦虑、情感问题(校园青春版)、父母关系矛盾。 而且这些问题的尺度都不太大。 有大尺度的,也会第一时间转给资深教授或者外面的咨询室。 像是南祝仁经历过的什么一心出轨的、被出轨后想刀人的等等等等,学校里面的咨询师是从来没遇到过的。 再加上中心负责老师虽然也做咨询,但正业依旧是带编制的“老师”,而不是“咨询师”,这导致他虽然人在咨询中心,主业却不是咨询。也因此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咨询上面,面对来访问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形成路径依赖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