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要是不值得,王父就不会那么开心了。孙山这么一说,王父的腰板也能挺直不少。 孙山神色认真且真诚地说:“我跟你们说老实话。家里有钱,子弟多数纨绔。像嘉行这种如此上进,实在太难得了。这都是你们做长辈的教得好。” 孙山这么一说,王阿爷,王父笑得更开心了,要不是顾忌孙山是知县老爷,说不定早就放肆地哈哈大笑了。 王阿爷摸了摸花白的胡子,笑呵呵地说:“孙大人,我家二孙子自小就聪明,自小就喜欢读书。呵呵,想不到还真读出来了。” 孙山笑了笑,点了点头,随后话锋一转:“嘉行阿爷你说得对,嘉行聪明,也勤快,但走科举之路,这样远远不够。” 这话一落,王阿爷和王父不由地紧张起来了。 王父急着问:“孙大人,还要怎么做?” 因为有主支的举人老爷在,考来考去还一直落榜,王阿爷和王父自然知道科举之路不好走。 幸好他们的野心也不大,王嘉兴考个秀才回来就行,再奢侈一点考个举人,至于进士,他们只敢想想,却从不抱着希望。 孙山吃了一口茶,继续说:“走科举指条路,单靠人聪明,勤快远远不够,还要环境,书籍,夫子等等来托举。嘉行阿爷,嘉行阿弟,我也实话实说,嘉按照嘉行目前的学习,考上秀才的机会不大。” 王阿爷和王父以及王大哥前一秒还很高兴,后一秒脸色苍白黯淡了。 想不到这么聪明勤快的行牙子考上秀才还机会不大。 王父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孙大人,你的看法和县学的教谕一模一样,孙大人,你说怎么办才好?我家行牙子都那么勤快刻苦读书了,怎么机会就不大呢?邓教谕也说过,像行牙子府试的排名,这次院试的机会渺茫啊。” 王阿爷,王大哥不解地看着王父。 邓教谕什么时候说这些话的?他们怎么不知道的? 王父把前因后果说了出来。 原来当初王嘉行考上童生后,王父带上厚礼,悄摸摸地找上邓教谕,问王嘉行院试上榜的机会。 结果得知渺茫后,不由地郁闷起来了。 王嘉行的名次排在中间,而院试又是往届上一起。 综上所述,这次机会不大。 当然邓教谕不会说得那么明显,拐弯抹角美化不少,好让王父对王嘉行还抱着希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