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连番遭人陷害,竟是毫无证据指向任何人。 或许只能猜测跟李砄这些人有关吧。 不过幸好总算是要逃离苦海了。 当然,那怕要离开京城,也得让李砄几人永远记住自己。 说到李砄,倒是应该说说他那日南书房的表现。 口口声声说请求陛下处理李浔,是为了坚持所为的国法纲纪。 回过头来看看,他真就没带一点私心吗? 且说对待六皇子李炙的态度。 六皇子李炙成天斗鸡溜狗,经常惹下一堆麻烦,御史台那帮老顽固不知都弹劾了多少回,依然还是我行我素。 以李砄对待李浔的表现,按理应该不知参李炙多少会了吧。 可结果是对待李炙却是极致包容,半句指责之言都不会有。 如此对待李浔,很明显是李浔最近的表现,让他感受到了危胁。 李砄区别对待,李浔如何又能感受不到。 不说,只是不想和其公然撕破脸而已。 当然也主要是李浔不想四面树敌,将自己置于无法回旋的境地。 且再说说李无畏对李砄的表现,可谓是容忍之极。 李浔之事已经够添乱了,一面得处理此引起的乱局,又还得暗中派人查探到底是谁在陷害李浔。 毕竟按照律例,超四百副兵器甲胄,确实足够定李浔一个谋反罪的。 只是事出有因,有人假传圣意,那甲胄兵器一事,自也可以定论有人故意栽赃陷害。 要不然,就算有众多人为李浔求情,怕也是无法逃脱罪责。 然而杀人一事,终究还是有过错的,因此才会有那道让李无畏极为无奈的圣旨。 李浔最终被外放,李砄自也受到了申斥。 直接被李无畏勒令禁足三天。 三天,已算是很小的处罚了。 此为插曲,说归正题。 既然现在要走了,那自然得给他们留下点深刻记忆才行。 特别是李砄,得让他永远都记住自己。 不过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,想让放他们的血,怕是得好好计划一番才行。 恪亲王府。 李砄目的未达到不说,还落得被申斥下场,心中自是有不满的。 昨日在殿上,有许多事情未想明白,今日静下心来一思索,偏觉得其中有太多蹊跷之处。 后院水榭,摆弄着火炉煮的李砄,回想起昨日的种种过往,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。 “昨日是谁告诉你御林卫带兵去李浔府上的?” 良久,李砄忽而开口问着一旁的岑宝臣。 “昨日在集市上听到有人传,一问才知道御林卫先是带人去了睿郡王的兵营,而后就是方渐武带人去了睿郡王府。” 岑宝臣微一思索,便将昨日听来之事说了出来。 听来的? 李砄当即一愣。 御林卫既然奉旨行事,那行事一定会极为缜密,绝不可能随意走露消息。 就算御林卫出城,也不会有人能猜到是奔着李浔的兵营而去啊。 再者,兵营地处偏僻,离着睿郡王府也有一个时辰路程,消息如何传递。 而且正正是冲突即将升级时,李砄就恰巧出现了。 世上那里有如此凑巧之事? 看来是那幕后之人故意引自己入局啊。 此人对自己极为了解,还清楚自己对李浔有不满,若不是熟悉之人,恐怕很难做到啊。 那会是谁? “岑宝臣,我们被当棋子利用了。” 拨弄火炭的李砄,将手中火钳一丢,神情懊恼不已道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