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按名索翼,倒也很快就找到温谨阳的档案。 只一看,童悦当即就愣了一下。 温谨阳的当然,除了生辰年月意外,就再也没有其他记录。 当真是让人意外不已啊。 如今已经成年,居然还未入仕。 见状,童悦连忙摇了摇头,赶紧在名册中温谨阳名字的下方注明:未入仕。 记录好以后,又开始寻找下一人。 如此往复,直到午夜时分,童悦方才将这六十七人核对完毕。 童悦不敢耽搁,匆忙收拾了一番,顾不得饥肠辘辘,连忙回宫向李无畏复命。 “温谨阳还未入仕?” 看到童悦重新整理的名册,李无畏也是惊讶不已。 “回陛下,温家这六十七人中,除温谨阳未入仕,余者还有九人。”童悦详细的禀报着。 李无畏点了点头,指着其中一人问道:“这郑雨房也是温家人?” 温家名册中六十七人,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温家本族人,但凡跟温家有直接关系者,都被记录在册。 这郑雨房是温如晦的妻侄,如今已二十有三,不知温如晦碍于何种原因,竟没有为他安排一番。 古话不是说,一人得道,应当鸡犬升天吗。 温如晦如此做法,倒是令人惊奇。 “陛下,这郑雨房乃是温如晦妻侄,听说也算有点才华,至于为何没有入仕,暂且就不知其原因了。”童悦回道。 李无畏闻言,并没有说话,只是拧眉沉思。 良久,忽而开口问道:“童悦,你觉得给他个什么官职合适?” 啊? 童悦闻言惊讶一声,不知该如何回答。 如今做官都这么草率吗? 当然,天子金口玉言,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。 李无畏也不在意,只是若有所思道:“既然小有才华,不如就赏他个七品黄门侍郎。” 黄门侍郎,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,是皇帝近侍之臣,可传达诏令。 其在华夏历朝历代品秩不一,最高者为明清时期的从二品。 大渝官职品秩定位为四品,这官职绝对不算低。 且知往上一跃,立马就是三品大员,这放到地方就是封疆大吏了。 然而,李无畏却是给了个七品,这就不得不让人有些费解。 看似重用,实则无关紧要。 有点意思。 童悦想想,自是能够明白李无畏的用意。 只是这些话啊,肯定只能藏在心里。 然而更为草率的还在后头,只见李无畏接连在名册上落下几笔朱红,而后交于了童悦手中。 “除了郑雨房下旨赏赐以外,其余让吏部酌情办理吧。” 童悦连忙领命。 少顷,打开名册一看,发现名单中偏偏就落下了温谨阳一人。 为何会独独漏下温谨阳了? 恐怕是明里要封赏温氏一族,实则是要敲打温如晦。 要不然以温家的身份地位,温谨阳早就该入朝为官了。 毕竟,相国一职,从未旁落过温家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