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8章 贺五万收-《皇帝们的死后生活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朱载垕:“我连万岁要做什么都不知道,谈何告密呢?您是我的生父,您每日这样的遭遇,我又有何颜面见人,恨不能以身相替(就客气一下哦,根本没有)。只是我觉得……我觉得要是好好讨好洪武爷,慢慢软化他,会好的。”

    你们想要烧房子,还是想烧了房子之后帮他重建,盖得更漂亮,以此讨好吗?

    这俩皇帝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皇帝,皇帝的心是不会软的,喜欢时做什么都对,不喜欢的时候做什么都错,何必细论其他的事。

    洪武皇帝的心,就算挖出来扔在案板上,也硬的叫人剁不动。

    “你把嘴闭上,什么都不要说,不闻不问还有你的活路。”

    朱祁镇在‘在敌人的监视下偷偷商议’这个项目上比较有经验:“你只说我们议论时没有声音便是。”

    朱载垕不敢多言,唯唯诺诺应是。

    二人一个提着两罐油,另一个人拿黑纸灯罩罩住了烛台,悄悄的往外行去。

    刚走到奉天殿门口,就看到有一个人轻轻的走在宁静月光照耀的街道上,两人连忙把各自带出去的油藏好,又伏低细看。

    这人的身材高大,相貌英俊,穿的衣服似是唐朝装束,又似乎要往前一些。

    朱元璋从他的屋子里走了出来,与这人安安静静的会面,迎进屋去谈话。

    朱祁镇以‘艺高人胆大+破罐子破摔+害能咋地’的心态,悄悄跳过水渠,翻过菜地,匍匐通过花架子,虽然被巨大的做馅儿用大葫芦和很长的丝瓜敲到了脑袋,但还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。来到了窗户下面悄悄的听着里面的话。

    那新来的人语气缓和亲昵,听着只觉舒适悦耳。

    “……当年故事就是这样,我杨坚被上到三国两晋,下到五代十国的这些皇帝暗中勾连围剿,事事受阻,一怒之下投胎去了人间。那日我回来故地重游,你不信我是隋文帝,如今可信了?”

    朱元璋点了点头,原本还以为是小贼,想要逼问出他如何能出入自如,原来是镇中人。

    隋文帝又怎么了?他当年设帝王庙时,秦始皇、曹操、杨坚仨人都没有入列。前者是驰名的暴君(虽然干的事叫人很爽,但我得做姿态),中间那个篡权夺位的奸臣,最后这个,呵呵,太不厚道。

    杨坚的语气柔和:“如今我在山中隐修。你若愿意,可以说我是你的前世,倒是帮了我解围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并不愿意,还有些看不起他:“我历代祖先都在务农,没有什么光耀门楣的大人物,或许我前世也是个农民,只不过是盛世的农民,每年多有余粮。就年份上来看,若是元朝牧民也有可能。”牧羊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,只要有田地、有牲畜,那是农民最大的快乐。甚至比当皇帝更快乐……你们是不知道我被气成什么样啊!

    杨坚:“唉,我知道,你这样干干净净的皇帝,自然觉得我不好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也不客气  :“那倒不是。是吧厚照?”

    朱厚照:“啧啧啧,运气好又活的乐呵,这不是招人烦吗。你看我。”我快乐,自由,不自苦,看吧他们恨的。

    杨坚又徐徐的说了些事,他知道的其他皇帝的讯息,又把其他人有多坏,在不同的事情上如何战队协同,等你们出去之后会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和打压,都说清楚了。缓缓起身:“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了,阴间的朝廷固若金汤,动摇不得。只希望你能杀出一条血路,不要被他们联手扼杀。别人说的话,还有买到的情报故事,都不可轻信。被人经手的消息,谁知真假呢。”

    余下的话不用多说,这就像是商行扼杀一家新店一样,禄位就那么多,能让皇帝安居的禄位更少,怎能不争斗。

    朱元璋对他说的话深以为然,同时对他说的这些话也不是很信。

    我提防人≠不提防那叫我提防人的人。

    客客气气、笑呵呵的接过皇后拿来的食盒,热情洋溢的塞给他:“带着路上吃。一点点心而已。都是皇后自己做的。不要客气,以后常来走动。”

    送走了杨坚。又和马秀英聊了几句,很快就睡觉了。

    他今夜不打坐修炼,白天打坐。现在打呼噜~在夜空中传的很远,窗外也能听到。

    睡了没一会功夫,就觉得周围又暖又热,突然身子一轻。

    朱元璋在地上坐起来:“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马秀英刚叫了他几声没叫醒,一脚踹了下去果然醒了:“你看起火了!有人放火!快跑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噌的一下跳起来,看她抱着妆奁狂奔出去,赶忙抓起床边的刀挂在腰带……睡觉时没有腰带,那就直接挂在睡衣的扣子上。抱起两只衣箱跑出去,衣箱就在屏风后面,烧没了就没得穿。

    随手往地上一扔,看到书房处火势还不大:“秀英你别进去!喊人来救火。”

    幸好这房子盖的不是很结实,直接把窗子拆下来,跃过窗棂和矮墙,瓷器铜器都不怕烧,本来就是烧出来的。有几箱子手稿书籍需要格外注意,一包包的往窗外的地上扔。,

    穿着睡衣以及没穿睡衣的胖子们跑出来乱成一团。

    每个明朝皇帝都见过巨大的火灾——北方天气太干燥了,宫里时常起火,三大殿都烧没过数次。但他们原先只负责跑掉,现在可得负责救火!

    朱棣大声指挥:“朱厚照、朱瞻基、朱祁镇你们仨站在我身后,把书传到远处去。其他人各拿水盆水桶取水,水桶不够就去拿铁锹铁铲,铲土盖住火苗。”

    其中有一个人不同,朱厚照隐隐有点兴奋,端着一大盆水:“别烧着祖宗!祖宗你过来我泼你!湿湿/身子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也觉得屋中渐热,到窗口迎着被他泼了一盆水。

    朱厚照心里暗爽不已。

    屋外的书一函函、一卷卷、一箱箱的的丢了出来。

    朱棣在窗外接住,再传给下一个人。

    很快就把屋里重要的书都搬空了。很多书都挪到了奉天殿里,还有许多书不是孤本也不是手稿,不值得一救。

    众人一顿泼水压制,他又从窗口毫无危险的翻了出来。

    可是刚刚都在压制书房处的火苗,另外的四间屋子已经被大火弥漫,看起来是救不回来了。

    朱棣心说:不行,我也得把东西搬出去。奉天殿若是起火,和人间一样救不了,东西如果放在小房子里呢?又怕被偷被毁。

    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黑,又怀疑是子孙烧房子,又怀疑是杨坚刚刚去而复返,悄悄放火来烘托危险气氛。看了看这些被烟熏火燎的子孙,勉强夸赞道:“你们干的不错。把书抢下来即可。”里面的家具、衣服、粮食、金银器皿都毁了。金银器会被烧化,到时候捡着疙瘩再熔炼。

    刘彻差异的看着这红了半边天幕的大火,在远处时还以为是他们在放烟花,近了才发现是大火:“我只是去人间旅行,好大一场火。”怎么搞的?我们一千多年都没起火。

    小龙君嗦着手指头酝酿了一下情绪:“呕……”

    天空中淅淅沥沥的下起一场小雨,却未能压制住火势。龙王不负责天下的行云布雨,他只是课余爱好,学了一下,不会抽干旁边的河水都浇在房子上。

    刘彻扯出他不让上前:“你是龙,晓得行云布雨,不要过去。别问为什么,自己猜去。”

    “猜到了猜到了,不就是他们会怪我不灵吗。咱们龙王庙都不知道被拆了多少了。”小龙君摸了摸身上的褡裢:“送你回家我就走了,你的东西给你搁家里去,自己清点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

    刘彻看着他们无一人回头,又看小龙君转瞬消失,这才走过去表示慰问。

    打仗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数,看看有谁受伤,有谁浑身洁白不染躲在后面不出力。

    朱元璋和朱棣异口同声的爆呵:“朱祁镇和朱厚熜呢?”

    皇后们都尽力帮着马皇后抢了一匣子首饰和后院的蚕宝宝和生丝、薄绸、纺车等东西出来,皇帝们各个烟熏火燎,汗流浃背,那两个人却消失不见。

    若非心中含怨故意装作不知道,必然是他们放的火。

    朱载垕:“我没听见他们说话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说,他们确实见面了?”

    朱载垕:“……是。没听见他们说话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