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刘邦+永嘉-《皇帝们的死后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遵命!”

    刘邦干脆挑明了自己的来意:“若说领兵打仗,超过十万人我就不行了,若说识人用人,世间没有几人能比我强。嬴政善于选人,只是选出来的人木讷胆怯。曹操也善于识人,只是多叛逆。听说阎君们重用嬴政,你们就不怕么?”

    阎君们一时语噻,他们只是有信心制约住嬴政,对他当然有点莫名的担心啦。始皇可不是一般的皇帝,傲慢又货真价实的强横皇帝,能愿意在自己的宝座左右并肩坐着几个人?他连个皇后都不立,现在左右并肩坐着人,把他夹在中间,他心里不膈应么?他还不会坐在最中间儿的地方,阎君们排座次是看谁先走,谁走了旁边的人就能往里挪,挪来挪去,谁都能轮流坐中间儿。

    刘邦在他们沉默的空隙得到了答案,也看出来了,直接给自己要一个判官城隍的位置有点难,他也没耐心一步步傻呵呵的累着,苦熬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升官,连享受生活的时间都没有,活着还有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实实在在的说:“咱们相识相知这么多年,我也不瞒诸位阎君,我是真怕他,也为你们感到害怕。原本我小富则安,慢慢积攒了几百瓮铜钱,现在出来了更狠的赌场,把我生意挤兑走了一半。倘若你们让他当上阎君,将来他网罗人才,他向上邀功请赏,阎君们讲究无为而治,纯朴天真,好,但是难出功绩。将来天帝如果看到十位阎君的功业比不上他一个人,唉……”

    阎君们赶紧隔绝声音,惊恐的探讨:“他怎么知道!!”

    “我们这件事都没告诉夫人啊我夫人和吕雉是一起泡温泉的交情!”

    “是不是嬴政说漏了?”

    “他怎么可能说露我们也没告诉他啊!”

    “我们真没告诉他么?”

    “你倒是差点说漏了,我使劲掐你大腿。”

    “想起来了!疼痛犹在。”

    “在个屁。”

    “妈耶!”

    “喵!!”

    “名臣谋士也知道这件事!”

    “且慢!莫慌!莫忙!你们看这个人是刘邦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怎么了?”“他很有可能是随口一说,吹个牛。”

    “那他吹的也太准了!!”

    “你傻啊,原先在判官之上就是阎君,他要升职只能往阎君上升。”

    “哦对。”

    “呼……”

    众所周时,校尉比判官低半级,判官比都尉和狱尉低半级。

    刘邦继续说:“奉劝你们一句,用人且需提防。我来说这些话,并非是离间你们君臣之情(有才怪嘞),也不是和嬴政过不去。我继承他的江山社稷,他就跟我亲哥哥一样。只是他看我不顺眼,我担心一旦他大权独揽,先要压制我和我的儿孙们,现在阿启等着娶媳妇,彻儿天天研究美食,刘备最好笑,做起小买卖。阎君们(知错能改)宽容,现在能随意走动,都过得很好。秦国的暴政我曾经历过,不想再经历一次。

    嬴政现在做的那些事(虽然不知道做了什么但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肯定得努力表现啊),等他升到高位之后会变本加厉。嬴政自己不需要休息,他也不让别人休息,法家讲疲民之计,他好大喜功,阎君们如果不希望所有刚死下来的鬼魂都被他拉去修大工程,就要为了天下苍生,为了你我,多做斟酌。”

    阎君们想起自己的库房被掏空的时候……修河渠真的很费粮食啊!

    刘邦最终被请了出去,他也不着急。这次收获颇丰,一开始说想让儿孙们来工作,压根就是胡扯,说好听点是见面礼。多大的孩子了还用他祖宗帮忙安排差事?之后想要去投胎是实话,而且是第一个目标,可惜失败了。

    第二个目标,把另外两家和自己疯狂抢生意的赌场连根拔除,达成。

    第三个目标,讨要官职,失败。

    第四个,把嬴政和他们的原则不同这个矛盾挑明,达成。

    第五个,试探嬴政未来的目标,虽然今天没看到阎君的表情,但是从肢体上能看出来,自己差不多猜对了。想也知道,以他的能力,在地府工作这么多年,现在差不多能把暴秦的事儿遮过去了。他们记性不好,忘了秦国的百姓何其疲惫。

    他就坐在阎君殿斜对面的甜汤店里,一面看着街市上更多的小孩褴褛百姓,一面和长的普通但身材妖娆的老板娘聊天:“现在街上怎么这么多小孩?都是死的小孩么?要玫瑰酱,加山楂糕。”

    “您的冰粉。”有一种种子搁在水里搓一会,加入石灰水,就会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块。

    山楂糕也是一样,把山楂煮的烂烂乎乎、浓稠绵密,把籽儿捞出来,加上糖,放凉就结块了。山楂中的果胶含量很高。

    丰乳细腰的老板娘说:“这些都是自从两三岁往后,就只顾着逃难,东奔西走,再也没快活过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阎君拿他们怎么办?让他们能自由变化?”

    “哪有那种事,这好像是天理。不是阎君定的。现在医馆的小兄弟还在那儿研究呢。”试图勾搭可爱青年的老板娘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(神医组:唉……)

    阎君们也没闲着,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:我们可以从武力值上压制嬴政/谁知道他会凭借功绩得到什么实力,这两个观点在心中不断作斗争。

    倒不怕他成了阎君之后可以随意嗑神鬼丹,神鬼的实力和他们相比还差不少,也不担心如刘邦所说的,他以强悍耀眼的政绩显得其他阎君特别没用导致其他阎君被撤销,谁当阎君不是天帝决定的,是从第一代阎君开始,逐步禅让提拔成如今的形势。

    想了半天,达成统一:“阎君做事之前,都要互相征求意见,倘若他做得不对,我们会拦不住他么?不会。何必担心,像是修路修河渠这种事,做得对,耗尽库房也应该做。”

    “对,如果当时不做,等到现在鬼差们又要累死了。现在就好很多,轻松愉快。”

    “他是不是早就预见这件事……好多谋士都能预料到未来的局势,不是未卜先知,是分析。”从政治、农业、人心各方面来分析。

    “哎?咱们有谋士的,何不请来相询?”

    派出全部扈从去到处找人,总算找来了一半名臣作为谋士。他们听完了阎君的小烦恼,之后商量了一番,简略的分成三派。

    “我始终不支持秦始皇做为阎君,他缺乏仁爱。”

    “我支持秦始皇做阎君,阎君无需仁爱,只要秉持天命,功过分明,令恶人不得脱罪,冤者蒙受大赦就很好。秦朝律法严明细致,正适合。”

    “应该提防祖龙,但不能听高祖的建议。阎君,秦国人少,如果过多的任用汉朝的皇帝,他们自然会形成天然的联盟来争取更多的权势,但阎君们又没有计划再提拔一个汉帝做阎君上来,就算是提拔上来了,麻烦只会更多。秦汉两国天然不对头,既然是祖龙先来了一步,居于上位,四百余年判官生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,又为地府开阔革新,不必提拔汉帝与他为敌。司马炎将天下分封给贤明亲眷,为了争权夺势,贤明的不贤了,仁爱的也不仁了。倘若为了制衡,让阎君殿中开始有了矛盾嫌隙,反倒遗祸不浅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,祖龙生平待人还算是厚道。”

    为了避免后续麻烦,有三个策略:下策是飞鸟尽良弓藏——说的有点难听,实际上是每隔几年就罢黜一个人再重新起复另一个人,让他们把争权夺利的心态用在讨好阎君上,但谁都有脾气,罢黜几次人家就干脆不干了,富与贵对皇帝来说无足轻重。

    中策是大规模提拔之前春秋战国镇中的秦王,达到一个双方平衡的状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