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朝天宫-《录鬼簿传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下不为例,这次饶了你,去吧。”张真人大袖一挥,免了宋卫壮的一顿鞭子。

    宋卫壮千恩万谢站起身来,赶紧背起米袋溜之夭夭,张真人这才转过身来,迈步上了台阶,朝着宫门走去。

    一片朝霞之下,朝天宫宫门瑞气升腾,霞光万道,张真人身着紫色织金遍身云鹤法衣,头戴紫云冠,他足有二百多岁的年纪,依然身形俊朗,面如渥丹,须发染霜,双目炯炯有神,长须飘胸,颇有些仙风道骨之象,鹤仪松颜之貌。

    此刻真人昂然站在朝霞里,简直如天神下凡,神采奕奕。

    张真人,俗名张四满,修行高强,道法精深,所持正一玄坛诛神符,夺鬼神之机,伏魔除妖,匡扶正道,乃是道门巨擘。自从元代至正年间接任观主之位,他掌管凌云观已经有一百多年了。

    凌云观始建于东汉末年,第一代天师张角见天下大乱,流疫肆虐,便以符水救世济人,设法坛,开门户,聚众收徒,凡入道者皆需纳五斗米,故称为五斗米道,又称天师道。

    后张天师云游四方,一日来到江西龙虎山,见此地一水环流,群峰秀美,和象山隔河而望,近处山峰合抱,识得是白虎据守、朱雀引路的风水宝地,又在山顶发现了孕育大道的天地灵根,便在此住下,建舍镇守,以防鬼物侵袭灵根,断了天地之正气。

    大明定鼎之初,第三十三代天师张四满入应天府(南京)觐见开国皇帝朱元璋,这位雄才大略的洪武皇帝戏称:“天至高至尊,岂有师乎?”于是亲执朱笔御赐改称真人,改教名为正一盟威道,御书“龙虎山正一玄坛之印”,秩正二品,管辖道录司,执掌天下道教事,和执掌天下佛教事的应天府灵谷寺,并称教门中二祖门,直接受礼部统辖,不过后来随着明成祖迁都北京,灵谷寺的地位逐渐被北直隶天界寺取代。

    大明立国至今,天下道教势力大体有四派,龙虎山正一盟威道,北直隶全真教,陕西终南山楼观派,福建阁皂山灵宝派,其余小门小派,或夹缝偷生,或散淡求真,不求显达,论门众势力,自然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   正一盟威道自不必说,深得皇家恩宠,地位显赫,镇守天地灵根数百年,道众分支无数,声势浩大,乃历代道教之所未见。

    全真教是北方大教,第一任教主王喆在元朝开宗立派,数百年来,全真教人才济济,尚存思凝神,呼吸导引,九鼎丹法,得山川金石之灵气,在北方亦是翘楚。

    楼观派历史悠久,当年道教始祖老子西出函谷关,守关之人尹喜求老子留下《道德经》五千字,后尹喜以此悟道修真,创立楼观派,此派地处终南山麓,人杰地灵,善观天文、测风角,尤精紫微斗数,占尽天地运行之先机,在教门中独树一帜。

    灵宝派位居武夷山脚下,相传乃是唐朝末年由铁匠刘飞鸾所创,刘飞鸾世代制铁为生,偶遇异人传授《灵宝真经》六篇,遂弃家入山,修成地仙,创立灵宝派,此派善炼物为宝,通灵奇妙,幡、铃、钟、剑,妙合神机,得日月五行之真宗,势力虽不及其他三派,但也叱咤东南天下,江湖中无人敢小觑。

    唯有那南北朝时华阳真人陶弘景创立的茅山上清派,在经历了隋、唐、宋、元数百年的辉煌后,在元代至正年间便突然湮没无闻,唯一的传人,刘古泉,在龙虎山凌云观做了杂役,端茶扫地,挑水劈柴,一晃已经过了二十年。

    “刘师弟,起来的早啊!”

    张真人站在霞光万道、金光灿烂的宫门口,笑吟吟地看着台阶下一个扫地的佝偻背影。
    第(2/3)页